【养生】白露防秋燥全攻略:科学补水+中医调理
2025-09-09

白露时节,天气转凉,空气湿度下降,不少人会出现口干咽干等不适症状。这些困扰是否与“秋燥”有关?多喝水又能否有效防秋燥呢?万象城AWC888健康为您解答!

口干咽干,白露

一、白露时节的不适与秋燥密切相关

白露时节,北方地区空气湿度明显降低,昼夜温差增大。此时,人体易受干燥气候影响,中医称之为“燥邪”侵袭。燥邪伤人,最易导致津液不足,进而引发口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等症状。因此,白露时节的不适与秋燥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
二、多喝水防秋燥?说法并不完全正确

“多喝水就能防秋燥”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正确。燥邪伤人的核心在于津液不足,而津液并非单纯指水,它还包括气血运化生成的其他维持生命活动的液态物质,如唾液、胃液、关节液等。因此,单纯多喝水并不能完全解决秋燥问题。


三、科学补水,缓解秋燥

喝水是防秋燥的基础,水是津液的主要来源,及时补水能直接缓解津液不足的问题。但补水需讲究方式方法:

1、少量多次:一次不超过200ml,间隔1-2小时,具体需根据运动量、气候及疾病状态调整。心肾功能不全患者需遵医嘱控制饮水量。

2、温水为宜:水温控制在35-40℃,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身体。


四、中医防治秋燥,滋阴润肺是关键

中医防治秋燥遵循“滋阴润肺、生津止燥”的原则,可从饮食和穴位按摩两方面入手:

1、饮食调理:推荐使用滋阴、润肺、生津的食材,如梨或白萝卜煮水,可少量加冰糖或山楂调节口感。蒸梨也是不错的选择,去核后放入香油和少量糖蒸熟即可,但糖尿病患者需慎用。

2、穴位按摩:中府穴。位于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,第一肋间。简易取法:锁骨外缘下三角窝中央向下直下,摸到第一个骨头即第一肋骨,其下缘即为中府穴,按揉此穴可梳理肺经,缓解咽干、咳嗽。照海穴。位于足内踝尖直下1寸处,简易取法:拇指第一指关节宽度为1寸,在内踝尖下1寸处找小凹陷,揉着有酸胀感即为照海穴,按揉此穴可润燥生津滋阴,治疗口干、咽干。


白露时节,秋燥易侵,科学应对是关键。通过合理补水、饮食调理和穴位按摩,我们可以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,享受健康舒适的秋季生活。

【养生】白露防秋燥全攻略:科学补水+中医调理

白露时节,天气转凉,空气湿度下降,不少人会出现口干咽干等不适症状。这些困扰是否与“秋燥”有关?多喝水又能否有效防秋燥呢?万象城AWC888健康为您解答!

口干咽干,白露

一、白露时节的不适与秋燥密切相关

白露时节,北方地区空气湿度明显降低,昼夜温差增大。此时,人体易受干燥气候影响,中医称之为“燥邪”侵袭。燥邪伤人,最易导致津液不足,进而引发口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等症状。因此,白露时节的不适与秋燥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
二、多喝水防秋燥?说法并不完全正确

“多喝水就能防秋燥”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正确。燥邪伤人的核心在于津液不足,而津液并非单纯指水,它还包括气血运化生成的其他维持生命活动的液态物质,如唾液、胃液、关节液等。因此,单纯多喝水并不能完全解决秋燥问题。


三、科学补水,缓解秋燥

喝水是防秋燥的基础,水是津液的主要来源,及时补水能直接缓解津液不足的问题。但补水需讲究方式方法:

1、少量多次:一次不超过200ml,间隔1-2小时,具体需根据运动量、气候及疾病状态调整。心肾功能不全患者需遵医嘱控制饮水量。

2、温水为宜:水温控制在35-40℃,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身体。


四、中医防治秋燥,滋阴润肺是关键

中医防治秋燥遵循“滋阴润肺、生津止燥”的原则,可从饮食和穴位按摩两方面入手:

1、饮食调理:推荐使用滋阴、润肺、生津的食材,如梨或白萝卜煮水,可少量加冰糖或山楂调节口感。蒸梨也是不错的选择,去核后放入香油和少量糖蒸熟即可,但糖尿病患者需慎用。

2、穴位按摩:中府穴。位于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,第一肋间。简易取法:锁骨外缘下三角窝中央向下直下,摸到第一个骨头即第一肋骨,其下缘即为中府穴,按揉此穴可梳理肺经,缓解咽干、咳嗽。照海穴。位于足内踝尖直下1寸处,简易取法:拇指第一指关节宽度为1寸,在内踝尖下1寸处找小凹陷,揉着有酸胀感即为照海穴,按揉此穴可润燥生津滋阴,治疗口干、咽干。


白露时节,秋燥易侵,科学应对是关键。通过合理补水、饮食调理和穴位按摩,我们可以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,享受健康舒适的秋季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