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人必知!脾虚成因、表现与养脾妙招
2024-12-19

在中医理论里,“虚”症众多,“脾虚”一词广为人知。时常疲惫、食欲差,体重却上升,这很可能是脾虚在“作祟”。俗话说“十人九脾虚”,那国人该如何调养脾脏呢?下面为你详细介绍。

脾虚,健脾

一、脾的重要性

脾居五脏之中,位于中焦,在膈之下、胃之左。中医的脾与现代医学概念不同,更注重从生理功能等角度认识。它被誉为“气血生化之源”“后天之本”,人体消化吸收食物依赖它,生命延续及精气血津液化生充实也靠它。脾还是调节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,功能正常,脏腑组织才能获滋养,身体才健康。


二、脾虚的成因

1、饮食无度:物质丰富使人们饮食不节,过量进食、偏爱肥甘油腻、冷热不忌。上班族三餐不规律,有人为减肥省餐,有人宵夜配酒,加重脾负担,致脾失运化。

2、忧思过度:中医认为心主神明,五行中火生土,心对应火,脾对应土。过度思虑、忧愁悲伤耗心力,脾随之虚弱。

3、身体过劳:生活节奏快、压力大,青壮年过度劳累,气虚伤身引发脾虚。

4、缺乏运动:亚洲人肌肉力量相对弱,脾主四肢和肌肉。肌肉劳损或缺乏运动影响脾功能。如今伏案工作多,运动少,阳气不升,导致神疲乏力等问题,也是脾虚因素。


三、脾虚的表现

1、纳呆:食欲不振,对食物没兴趣。

2、腹胀:空腹不胀,进食后易胀。

3、腹泻与便溏:拉肚子,水和粪可分开或均匀混合。

4、面色不佳:气血生化不足,面部肤色萎黄、无光泽,口唇发白干燥,舌头肥大有齿痕,舌苔厚腻水滑。

5、流口水:脾虚固摄功能失调,口水无法正常传输而外溢。

6、口气重:消化不良致食物积滞,滋生内热,逆气上行出现口气。


四、脾虚的危害

1、伤肺:脾虚多伴肺气不足,脾土不能生养肺金,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。

2、累胃:脾与胃互为表里,脾虚会导致腹泻、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。

3、影响肝:脾功能失调,代谢废物堆积肝脏,影响肝供血和功能,甚至形成脂肪肝。

4、损心脏:脾统筹气血供养心脏,脾出问题致心血失调,引发心脏疾病。

5、牵连肾:长期脾虚影响肾,出现烦热、盗汗或畏寒怕冷等症状,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。


五、养脾的方法

1、规律作息:早睡早起,避免熬夜,晚上10点半上床,11点前入睡,睡前避免兴奋活动,手机放卧室外。

2、合理饮食:一日三餐定时定量,饮食多样化,以清淡平和食物为主,少吃辛辣,脾虚者少食多餐,选补脾食物。

3、保持愉悦:良好情绪助气血通畅,劳逸结合,遇烦心事倾诉或转移注意力,紧张时深呼吸或冥想。

4、适量运动:中医有“以动助脾”观念,可选择慢跑、太极等运动促进消化吸收。

5、注意保暖:脾喜温暖,夏季少待空调房,少吃生冷;冬季注意保暖。

6、中医疗法:若症状未缓解,可遵医嘱服健脾中药,也可针灸健脾。


脾虚对国人健康影响较大,了解脾的重要性、脾虚成因、表现、危害及养脾方法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呵护脾脏,保持身体健康。

国人必知!脾虚成因、表现与养脾妙招

在中医理论里,“虚”症众多,“脾虚”一词广为人知。时常疲惫、食欲差,体重却上升,这很可能是脾虚在“作祟”。俗话说“十人九脾虚”,那国人该如何调养脾脏呢?下面为你详细介绍。

脾虚,健脾

一、脾的重要性

脾居五脏之中,位于中焦,在膈之下、胃之左。中医的脾与现代医学概念不同,更注重从生理功能等角度认识。它被誉为“气血生化之源”“后天之本”,人体消化吸收食物依赖它,生命延续及精气血津液化生充实也靠它。脾还是调节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,功能正常,脏腑组织才能获滋养,身体才健康。


二、脾虚的成因

1、饮食无度:物质丰富使人们饮食不节,过量进食、偏爱肥甘油腻、冷热不忌。上班族三餐不规律,有人为减肥省餐,有人宵夜配酒,加重脾负担,致脾失运化。

2、忧思过度:中医认为心主神明,五行中火生土,心对应火,脾对应土。过度思虑、忧愁悲伤耗心力,脾随之虚弱。

3、身体过劳:生活节奏快、压力大,青壮年过度劳累,气虚伤身引发脾虚。

4、缺乏运动:亚洲人肌肉力量相对弱,脾主四肢和肌肉。肌肉劳损或缺乏运动影响脾功能。如今伏案工作多,运动少,阳气不升,导致神疲乏力等问题,也是脾虚因素。


三、脾虚的表现

1、纳呆:食欲不振,对食物没兴趣。

2、腹胀:空腹不胀,进食后易胀。

3、腹泻与便溏:拉肚子,水和粪可分开或均匀混合。

4、面色不佳:气血生化不足,面部肤色萎黄、无光泽,口唇发白干燥,舌头肥大有齿痕,舌苔厚腻水滑。

5、流口水:脾虚固摄功能失调,口水无法正常传输而外溢。

6、口气重:消化不良致食物积滞,滋生内热,逆气上行出现口气。


四、脾虚的危害

1、伤肺:脾虚多伴肺气不足,脾土不能生养肺金,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。

2、累胃:脾与胃互为表里,脾虚会导致腹泻、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。

3、影响肝:脾功能失调,代谢废物堆积肝脏,影响肝供血和功能,甚至形成脂肪肝。

4、损心脏:脾统筹气血供养心脏,脾出问题致心血失调,引发心脏疾病。

5、牵连肾:长期脾虚影响肾,出现烦热、盗汗或畏寒怕冷等症状,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。


五、养脾的方法

1、规律作息:早睡早起,避免熬夜,晚上10点半上床,11点前入睡,睡前避免兴奋活动,手机放卧室外。

2、合理饮食:一日三餐定时定量,饮食多样化,以清淡平和食物为主,少吃辛辣,脾虚者少食多餐,选补脾食物。

3、保持愉悦:良好情绪助气血通畅,劳逸结合,遇烦心事倾诉或转移注意力,紧张时深呼吸或冥想。

4、适量运动:中医有“以动助脾”观念,可选择慢跑、太极等运动促进消化吸收。

5、注意保暖:脾喜温暖,夏季少待空调房,少吃生冷;冬季注意保暖。

6、中医疗法:若症状未缓解,可遵医嘱服健脾中药,也可针灸健脾。


脾虚对国人健康影响较大,了解脾的重要性、脾虚成因、表现、危害及养脾方法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呵护脾脏,保持身体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