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养生】处暑将至暑气退?这些气候特征与健康提醒需知晓
2025-08-22

处暑将至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“处有终止之意,标志着暑气逐渐消退。然而,民间常说的处暑天还暑,好似秋老虎却道出了这一时节的特殊性——尽管暑气渐退,但多数地区仍会经历高温回马枪,昼夜温差拉大、空气干燥等气候特征也愈发明显。这些变化不仅影响日常生活,更与健康息息相关。本文将结合气候规律与养生要点,助您科学应对季节交替。

处暑

一、处暑≠彻底凉爽,高温与凉意并存

处暑节气后,北方地区受冷空气影响,昼夜温差可扩大至10℃以上,民间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谚语正是对此的生动描述。但南方地区仍可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,出现持续35℃以上的高温天气,即秋老虎现象。此时需注意:

1、灵活增减衣物:随身携带薄外套,避免早晚着凉;

2、防晒补水不松懈:紫外线强度并未减弱,需延续夏季防晒措施,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-2000毫升;

3、警惕阴暑:过度贪凉易引发头痛、腹泻,空调温度建议不低于26℃。


二、气候转折期,3类健康风险需防范

1、呼吸道疾病高发:昼夜温差加大导致鼻腔黏膜抵抗力下降,建议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,保持室内湿度40%-60%,减少病毒传播风险。

2、皮肤干燥问题凸显:空气湿度降低易引发皮肤瘙痒、干裂,可选择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,每日涂抹2-3次,同时避免频繁洗澡破坏皮肤屏障。

3、情绪波动加剧:中医认为秋燥易伤肺阴,导致心烦意乱。建议增加户外活动,多食用银耳、百合等白色食物,必要时可饮用甘麦大枣汤(甘草10g、浮小麦30g、大枣6枚)宁心安神。


三、顺应天时的3个养生妙招

1、作息调整:早睡早起解秋乏。建议每晚22:30前入睡,晨起后做扩胸运动激活肺功能,缓解季节性疲劳。

2、饮食原则:少辛增酸润秋燥。减少葱姜蒜等辛辣食物摄入,增加梨、葡萄、山楂等酸味果蔬,推荐百合莲子粥(百合20g、莲子15g、粳米100g)滋阴润肺。

3、运动选择:温和适度防损伤。选择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,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,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。


处暑是夏秋交替的“分水岭,既承载着暑气消退的期待,也暗藏气候波动的挑战。通过科学调整作息、饮食和运动方式,我们不仅能安然度过季节转换期,更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记住: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,往往藏在生活细节之中。

【养生】处暑将至暑气退?这些气候特征与健康提醒需知晓

处暑将至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“处有终止之意,标志着暑气逐渐消退。然而,民间常说的处暑天还暑,好似秋老虎却道出了这一时节的特殊性——尽管暑气渐退,但多数地区仍会经历高温回马枪,昼夜温差拉大、空气干燥等气候特征也愈发明显。这些变化不仅影响日常生活,更与健康息息相关。本文将结合气候规律与养生要点,助您科学应对季节交替。

处暑

一、处暑≠彻底凉爽,高温与凉意并存

处暑节气后,北方地区受冷空气影响,昼夜温差可扩大至10℃以上,民间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谚语正是对此的生动描述。但南方地区仍可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,出现持续35℃以上的高温天气,即秋老虎现象。此时需注意:

1、灵活增减衣物:随身携带薄外套,避免早晚着凉;

2、防晒补水不松懈:紫外线强度并未减弱,需延续夏季防晒措施,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-2000毫升;

3、警惕阴暑:过度贪凉易引发头痛、腹泻,空调温度建议不低于26℃。


二、气候转折期,3类健康风险需防范

1、呼吸道疾病高发:昼夜温差加大导致鼻腔黏膜抵抗力下降,建议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,保持室内湿度40%-60%,减少病毒传播风险。

2、皮肤干燥问题凸显:空气湿度降低易引发皮肤瘙痒、干裂,可选择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,每日涂抹2-3次,同时避免频繁洗澡破坏皮肤屏障。

3、情绪波动加剧:中医认为秋燥易伤肺阴,导致心烦意乱。建议增加户外活动,多食用银耳、百合等白色食物,必要时可饮用甘麦大枣汤(甘草10g、浮小麦30g、大枣6枚)宁心安神。


三、顺应天时的3个养生妙招

1、作息调整:早睡早起解秋乏。建议每晚22:30前入睡,晨起后做扩胸运动激活肺功能,缓解季节性疲劳。

2、饮食原则:少辛增酸润秋燥。减少葱姜蒜等辛辣食物摄入,增加梨、葡萄、山楂等酸味果蔬,推荐百合莲子粥(百合20g、莲子15g、粳米100g)滋阴润肺。

3、运动选择:温和适度防损伤。选择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,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,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。


处暑是夏秋交替的“分水岭,既承载着暑气消退的期待,也暗藏气候波动的挑战。通过科学调整作息、饮食和运动方式,我们不仅能安然度过季节转换期,更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记住: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,往往藏在生活细节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