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养肾正当时,这些方法助你健康一冬
2024-11-29

俗话说:“冬令进补,春天打虎。”冬季是顺应天地之象、适当补益身体的好时机,而补对脏腑至关重要。中医认为,冬气通于肾,冬季进补重在补肾,养生核心在于填肾精、固根本。

冬季养肾,养肾方法,食疗养肾

一、冬季补养,为何重在填精固本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提到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这里的“阴”指秋冬的“收”和“藏”。冬季阳气入地,自然界进入藏的状态,人体也应响应“冬藏”,将阳气和精气好好藏起来。《黄帝内经》说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,还指出“肾者,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”,强调冬季要顺应自然,潜藏肾中阳气,补肾是关键。


二、冬季养肾为何如此重要

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记载“肾者,作强之官,技巧出焉”。肾藏精、主骨、生髓,精充则骨壮体强、髓足脑健智强。肾中精气是人体一身精气之本,是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,被称为“真精”“元精”“原精”。肾精不足,轻则腰膝酸软,重则头晕耳鸣、精神不振,阳虚者还可能出现小便频数、夜尿偏多等问题,冬季尤为明显。所以,冬季养生以养肾为核心要点。


三、日常小动作,养肾大功效

1、叩齿:中医认为唾液由肾精化生,叩齿可多生唾液,回滋肾精。具体操作是轻轻叩齿36次,待口水增多后慢慢咽下,注意不要损伤牙齿。此动作方便易行,开车、坐车时都能做。

2、揉耳:肾开窍于耳,耳是六条阳经经脉汇聚之处,按摩耳朵可健肾养身。休息时,用双手捏、搓、拉、揉耳部3分钟,以自己感觉不太疼为宜,直至耳朵变红、有温暖感。

3、提肛:药王孙思邈认为,肛门位于督脉上,督脉为“阳脉之海”,常提肛可提升中气、强壮脏腑、调节气血阴阳。具体动作如忍大便,将肛门向上提后放松,一提一松为一次,提时吸气,松时呼气,每组做50次。

4、踮脚:肾经起源于足部,踮脚可刺激肾经,收纳阳气,改善手脚冰凉、疲乏等问题,还能刺激涌泉穴。把脚跟抬起至腿酸不能坚持,然后轻轻砸地,连续做7下,可多做几组。

5、搓后腰:“腰为肾之府”,搓腰能疏通经络、温肾壮腰。搓时要关注肾俞穴,从腰眼(命门穴所在)搓到八髎处,搓揉200 - 300下,至局部发热并向小腹、双脚放散。此外,泡脚也能疏通肾经、温肾助阳。


四、食疗助力养肾

1、肉苁蓉养生粥:肉苁蓉6克、核桃仁6枚、白米适量煮成粥。核桃仁温补肾阳、补肺气,适合肺肾亏虚的咳喘人群,但脾虚便溏者不宜。肉苁蓉味甘咸、性温,能补肾阳、益精血,适合日常保健。二者搭配,温和补益肾精。

2、山茱萸代茶饮:取山茱萸3克(生或炙均可),开水冲泡后加盖焖一会儿,晾温后代茶饮。山茱萸味酸涩、微温,归肝肾经,能补益肝肾、收涩固脱,既补肾精又助肾阳,温而不燥、补而不峻,是平补肾中阴阳之要药,还能固精缩尿。但感冒发烧、内有湿热、小便不利者不宜饮用。


冬季是养肾的黄金时期,通过日常小动作和食疗,我们可以有效地填精固本,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冬季养肾正当时,这些方法助你健康一冬

俗话说:“冬令进补,春天打虎。”冬季是顺应天地之象、适当补益身体的好时机,而补对脏腑至关重要。中医认为,冬气通于肾,冬季进补重在补肾,养生核心在于填肾精、固根本。

冬季养肾,养肾方法,食疗养肾

一、冬季补养,为何重在填精固本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提到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这里的“阴”指秋冬的“收”和“藏”。冬季阳气入地,自然界进入藏的状态,人体也应响应“冬藏”,将阳气和精气好好藏起来。《黄帝内经》说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,还指出“肾者,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”,强调冬季要顺应自然,潜藏肾中阳气,补肾是关键。


二、冬季养肾为何如此重要

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记载“肾者,作强之官,技巧出焉”。肾藏精、主骨、生髓,精充则骨壮体强、髓足脑健智强。肾中精气是人体一身精气之本,是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,被称为“真精”“元精”“原精”。肾精不足,轻则腰膝酸软,重则头晕耳鸣、精神不振,阳虚者还可能出现小便频数、夜尿偏多等问题,冬季尤为明显。所以,冬季养生以养肾为核心要点。


三、日常小动作,养肾大功效

1、叩齿:中医认为唾液由肾精化生,叩齿可多生唾液,回滋肾精。具体操作是轻轻叩齿36次,待口水增多后慢慢咽下,注意不要损伤牙齿。此动作方便易行,开车、坐车时都能做。

2、揉耳:肾开窍于耳,耳是六条阳经经脉汇聚之处,按摩耳朵可健肾养身。休息时,用双手捏、搓、拉、揉耳部3分钟,以自己感觉不太疼为宜,直至耳朵变红、有温暖感。

3、提肛:药王孙思邈认为,肛门位于督脉上,督脉为“阳脉之海”,常提肛可提升中气、强壮脏腑、调节气血阴阳。具体动作如忍大便,将肛门向上提后放松,一提一松为一次,提时吸气,松时呼气,每组做50次。

4、踮脚:肾经起源于足部,踮脚可刺激肾经,收纳阳气,改善手脚冰凉、疲乏等问题,还能刺激涌泉穴。把脚跟抬起至腿酸不能坚持,然后轻轻砸地,连续做7下,可多做几组。

5、搓后腰:“腰为肾之府”,搓腰能疏通经络、温肾壮腰。搓时要关注肾俞穴,从腰眼(命门穴所在)搓到八髎处,搓揉200 - 300下,至局部发热并向小腹、双脚放散。此外,泡脚也能疏通肾经、温肾助阳。


四、食疗助力养肾

1、肉苁蓉养生粥:肉苁蓉6克、核桃仁6枚、白米适量煮成粥。核桃仁温补肾阳、补肺气,适合肺肾亏虚的咳喘人群,但脾虚便溏者不宜。肉苁蓉味甘咸、性温,能补肾阳、益精血,适合日常保健。二者搭配,温和补益肾精。

2、山茱萸代茶饮:取山茱萸3克(生或炙均可),开水冲泡后加盖焖一会儿,晾温后代茶饮。山茱萸味酸涩、微温,归肝肾经,能补益肝肾、收涩固脱,既补肾精又助肾阳,温而不燥、补而不峻,是平补肾中阴阳之要药,还能固精缩尿。但感冒发烧、内有湿热、小便不利者不宜饮用。


冬季是养肾的黄金时期,通过日常小动作和食疗,我们可以有效地填精固本,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