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脚冰凉,不只是“寒”惹的祸!
2024-11-14

进入冬季,手脚冰凉成了不少人的困扰,即便喝热水、多添衣物也难以缓解,在女性、老人和体弱者中尤为常见。多数人认为这是“寒”作祟,便选择牛羊肉、辣椒等辛热之品温补,结果却因人而异。其实,手脚冰凉并非都因阳虚,需辨证施治。

手脚冰凉

一、中医视角:肢厥有寒热之分

中医将手脚冰凉归为“肢厥”范畴。《伤寒论》记载:“凡厥者,阴阳气不相顺接,便为厥。”肢厥是阴阳失衡、阳气无法布达温煦所致,且分寒热两类,不可盲目温补。


二、寒厥:寒气过剩,阳气衰微

因“寒”致手脚冰凉,是体内寒气过剩、阳气衰微,寒气凝滞经脉,气血运行受阻,无法到达四肢末端。除手脚发凉外,还伴有恶寒蜷卧、面色苍白、腹痛下利、呕吐不渴、舌苔白滑、脉微细等症状。防治可用四逆汤温中散寒,方中生附子温壮元阳,干姜温中散寒,炙甘草益气补中、调和诸药。


三、热厥:邪热深伏,闭阻阳气

热厥则是邪热深伏体内、闭阻阳气,阳气不能外达四肢,导致手足逆冷。除手足冰冷外,还喜冷饮、烦渴口干、小便黄赤、舌质红、苔黄燥、脉洪大有力。此为真热假寒证,应使用白虎汤清里透热,方中石膏清热止渴,知母助石膏清热生津,粳米、炙甘草和中益胃,防止大寒伤身。


四、警惕疾病:手脚冰凉背后的健康隐患

除了上述寒热之分,手脚冰凉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信号,即便在夏天也可能出现,需提高警惕。

1、外周动脉粥样硬化:糖尿病患者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者,因手脚距离心脏远,供血功能差,易出现四肢冰冷。

2、甲状腺功能减退: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,基础新陈代谢率低,热量和能量消耗少,导致手脚冰凉。

3、贫血:贫血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低,携氧能力下降,四肢缺血缺氧,身体温度偏低,畏寒怕冷。

4、心功能不全:心功能不全时,四肢血供不足或减少,患者易感到四肢冰冷。

5、低血压:平时低血压或体质差的人,也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。


手脚冰凉虽常见,但原因多样,并非都因阳虚。中医辨证施治,区分寒热,方能对症下药。同时,也要警惕疾病导致的手脚冰凉,及时就医检查,保障身体健康。

手脚冰凉,不只是“寒”惹的祸!

进入冬季,手脚冰凉成了不少人的困扰,即便喝热水、多添衣物也难以缓解,在女性、老人和体弱者中尤为常见。多数人认为这是“寒”作祟,便选择牛羊肉、辣椒等辛热之品温补,结果却因人而异。其实,手脚冰凉并非都因阳虚,需辨证施治。

手脚冰凉

一、中医视角:肢厥有寒热之分

中医将手脚冰凉归为“肢厥”范畴。《伤寒论》记载:“凡厥者,阴阳气不相顺接,便为厥。”肢厥是阴阳失衡、阳气无法布达温煦所致,且分寒热两类,不可盲目温补。


二、寒厥:寒气过剩,阳气衰微

因“寒”致手脚冰凉,是体内寒气过剩、阳气衰微,寒气凝滞经脉,气血运行受阻,无法到达四肢末端。除手脚发凉外,还伴有恶寒蜷卧、面色苍白、腹痛下利、呕吐不渴、舌苔白滑、脉微细等症状。防治可用四逆汤温中散寒,方中生附子温壮元阳,干姜温中散寒,炙甘草益气补中、调和诸药。


三、热厥:邪热深伏,闭阻阳气

热厥则是邪热深伏体内、闭阻阳气,阳气不能外达四肢,导致手足逆冷。除手足冰冷外,还喜冷饮、烦渴口干、小便黄赤、舌质红、苔黄燥、脉洪大有力。此为真热假寒证,应使用白虎汤清里透热,方中石膏清热止渴,知母助石膏清热生津,粳米、炙甘草和中益胃,防止大寒伤身。


四、警惕疾病:手脚冰凉背后的健康隐患

除了上述寒热之分,手脚冰凉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信号,即便在夏天也可能出现,需提高警惕。

1、外周动脉粥样硬化:糖尿病患者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者,因手脚距离心脏远,供血功能差,易出现四肢冰冷。

2、甲状腺功能减退: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,基础新陈代谢率低,热量和能量消耗少,导致手脚冰凉。

3、贫血:贫血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低,携氧能力下降,四肢缺血缺氧,身体温度偏低,畏寒怕冷。

4、心功能不全:心功能不全时,四肢血供不足或减少,患者易感到四肢冰冷。

5、低血压:平时低血压或体质差的人,也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。


手脚冰凉虽常见,但原因多样,并非都因阳虚。中医辨证施治,区分寒热,方能对症下药。同时,也要警惕疾病导致的手脚冰凉,及时就医检查,保障身体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