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朝,一个被浓厚神秘色彩笼罩的古老王朝,其独特的祭祀文化令人震撼。商朝人尊崇鬼神,祭祀活动频繁且规模宏大,其中人牲与人殉更是这一文化中极为残酷的一面。
一、人殉:权力与信仰下的残酷陪葬
商朝人殉现象极为普遍,从出土的甲骨记载可见一斑。记录人殉人祭的甲骨数量多达1350片,卜辞达1992条,人祭数量可考者多达14000余人。商王武丁时期,人祭卜辞就有甲骨673片,卜辞1006条,祭用9021人,其中一次最多用五百个奴仆作祭祀。
商代后期,杀人祭祀记载频现,最多一次杀祭300人。河南、河北、山东等地均发现人殉和人牲遗迹,殷墟尤为集中。商王和贵族奴隶主在祭祀祖先、祈祷神灵、建筑宫室和求年问雨时,都会使用人牲,其遗迹见于墓葬内外和建筑基址内及其附近。商王、贵族及奴隶主的墓葬中,一般都有殉葬人。此外,商代东南地区的东夷族还有杀人祭社的习俗。
二、人牲:战争与压迫下的悲惨命运
郑州商代遗址中,人牲数量增多。在郑州商城夯土台基区的壕沟中,发现大量人头骨,推测是祭祀活动时被杀的人牲。人牲主要来源于战俘或奴隶,他们被视为畜生甚至更低等的存在,来自殷商对外战争或周边国家进贡的战俘,其中羌人是主要来源。
考古发现,殉葬坑中除了中原人种,还有高加索人种、南亚人种、爱斯基摩人甚至澳洲黑人。甲骨片记载被“用”的多半是羌人,甲骨文中杀羌人祭祀不叫“杀”,而是“用”,如同用一件东西。羌人虽与夏商周同为黄帝直系后裔,但血缘关系疏远,仍难逃被祭祀的命运。
三、高级祭品:权力斗争下的血腥牺牲
在商朝祭祀文化中,祭品有高下之分。身份高贵的祭品远超普通战俘。当时除商天子外,王叔、王弟等皇室近亲和四方诸侯长血脉最为高贵。
史书记载,商纣王曾有“醢九侯”(剁成肉酱)、“脯鄂侯”(做成肉干)以及“剖比干,观其心”等行为,伯邑考也被做成肉丸子。这些所谓“定制工艺”,或许正是高级贵族成为祭品后的处理方式,是否献给最高等级神灵不得而知,但无疑是权力斗争下血腥牺牲的体现。也许,这仅仅是商纣王为沟通先祖而做出的残酷决定,被选中者没有拒绝的权利。
商朝的人牲与人殉文化,是那个时代权力、信仰与残酷现实的交织。它让我们看到古代文明的另一面,也促使我们更加珍惜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。
商朝,一个被浓厚神秘色彩笼罩的古老王朝,其独特的祭祀文化令人震撼。商朝人尊崇鬼神,祭祀活动频繁且规模宏大,其中人牲与人殉更是这一文化中极为残酷的一面。
一、人殉:权力与信仰下的残酷陪葬
商朝人殉现象极为普遍,从出土的甲骨记载可见一斑。记录人殉人祭的甲骨数量多达1350片,卜辞达1992条,人祭数量可考者多达14000余人。商王武丁时期,人祭卜辞就有甲骨673片,卜辞1006条,祭用9021人,其中一次最多用五百个奴仆作祭祀。
商代后期,杀人祭祀记载频现,最多一次杀祭300人。河南、河北、山东等地均发现人殉和人牲遗迹,殷墟尤为集中。商王和贵族奴隶主在祭祀祖先、祈祷神灵、建筑宫室和求年问雨时,都会使用人牲,其遗迹见于墓葬内外和建筑基址内及其附近。商王、贵族及奴隶主的墓葬中,一般都有殉葬人。此外,商代东南地区的东夷族还有杀人祭社的习俗。
二、人牲:战争与压迫下的悲惨命运
郑州商代遗址中,人牲数量增多。在郑州商城夯土台基区的壕沟中,发现大量人头骨,推测是祭祀活动时被杀的人牲。人牲主要来源于战俘或奴隶,他们被视为畜生甚至更低等的存在,来自殷商对外战争或周边国家进贡的战俘,其中羌人是主要来源。
考古发现,殉葬坑中除了中原人种,还有高加索人种、南亚人种、爱斯基摩人甚至澳洲黑人。甲骨片记载被“用”的多半是羌人,甲骨文中杀羌人祭祀不叫“杀”,而是“用”,如同用一件东西。羌人虽与夏商周同为黄帝直系后裔,但血缘关系疏远,仍难逃被祭祀的命运。
三、高级祭品:权力斗争下的血腥牺牲
在商朝祭祀文化中,祭品有高下之分。身份高贵的祭品远超普通战俘。当时除商天子外,王叔、王弟等皇室近亲和四方诸侯长血脉最为高贵。
史书记载,商纣王曾有“醢九侯”(剁成肉酱)、“脯鄂侯”(做成肉干)以及“剖比干,观其心”等行为,伯邑考也被做成肉丸子。这些所谓“定制工艺”,或许正是高级贵族成为祭品后的处理方式,是否献给最高等级神灵不得而知,但无疑是权力斗争下血腥牺牲的体现。也许,这仅仅是商纣王为沟通先祖而做出的残酷决定,被选中者没有拒绝的权利。
商朝的人牲与人殉文化,是那个时代权力、信仰与残酷现实的交织。它让我们看到古代文明的另一面,也促使我们更加珍惜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