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血好不好?中医教你一眼看穿
2024-10-03

生活中,人们常以面色判断气血状态,面色红润被视为气血充足,面色萎黄则被提醒要补气血。那么,在中医理论里,究竟哪些表现说明人的气血还不错呢?

气血,气血调养,气血不足

一、“气血”究竟是什么

在中医里,气是使人体发挥功能的动力,来源广泛,包括父母的先天之精气、饮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自然界的清气(氧气),经肺、脾、肾等脏腑综合作用生成。血有两层含义,一是在脉管中流动的血液,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功能;二是与气同行的运行载体。气与血相互依赖,气能生血,血能载气。女子以血为本,一生耗血失血多于男性,气血对女性更为重要。


二、气血充足的5个表现

1、眼睛明亮:气血充足者,黑眼珠转动灵活、光彩有神,白眼珠滋润明亮无充血,内外眼角红润光亮。若眼睛浮肿、暗淡无光、内部浑浊或经常干涩,则是气血不足的典型表现。

2、胃口良好:脾是人体“气血生化之源”,脾胃运化能力差会掐断气血来源。三餐规律且胃口不错,到饭点有饥饿感,不常处于饱胀、没食欲状态,说明气血充足。

3、毛发润泽:气血充足的人面色红润、皮肤光滑、毛发润泽、关节灵活。若皮肤、头发干枯无光泽且脱发,则是气血不足。

4、思维敏捷:气血充足者思维敏捷,能较好应对外界繁杂信息,不会经常忘东忘西。气血不足则表现为心慌气短、健忘、头晕、耳鸣、不喜嘈杂环境等。

5、精力充沛:气血充足的人平时好动,喜欢折腾,身体不易疲乏,可能“坐不住”,动起来才舒服。


三、气血不足的调养方法

1、坚持运动:运动能让经络疏通,保持血管弹性,使气血运行更通畅。每天留出半小时运动时间,每周坚持四五次,也可经常练习八段锦,能疏通经络、畅通气血、锻炼精神。

2、坚持泡脚:泡脚是调整气虚血虚和体寒等问题的好方法,长期坚持有助补气血。一般泡至全身发热、微微出汗即可,不宜出大汗。

3、保持好心情:心情不好会引发胃肠功能失调,身体生化气血缺少源头,导致气血不足。因此,保持良好心情对气血调养很重要。

4、科学食补:补养气血常用的药食同源之品有红枣、枸杞、山楂等。但气血亏虚者往往不单表现为气虚或血虚,纯靠“食补”可能难以起效,甚至“虚不受补”,一补就“上火”。所以,最好请正规医院的中医师辨证体质后再进行食补。

5、充足睡眠:最好在晚上11点前睡觉,熬夜会消耗身体气血。休息不够,身体亏虚大于修复,就会出现气血不足。


总之,气血状态关乎身体健康,了解气血充足的表现和气血不足的调养方法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。

气血好不好?中医教你一眼看穿

生活中,人们常以面色判断气血状态,面色红润被视为气血充足,面色萎黄则被提醒要补气血。那么,在中医理论里,究竟哪些表现说明人的气血还不错呢?

气血,气血调养,气血不足

一、“气血”究竟是什么

在中医里,气是使人体发挥功能的动力,来源广泛,包括父母的先天之精气、饮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自然界的清气(氧气),经肺、脾、肾等脏腑综合作用生成。血有两层含义,一是在脉管中流动的血液,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功能;二是与气同行的运行载体。气与血相互依赖,气能生血,血能载气。女子以血为本,一生耗血失血多于男性,气血对女性更为重要。


二、气血充足的5个表现

1、眼睛明亮:气血充足者,黑眼珠转动灵活、光彩有神,白眼珠滋润明亮无充血,内外眼角红润光亮。若眼睛浮肿、暗淡无光、内部浑浊或经常干涩,则是气血不足的典型表现。

2、胃口良好:脾是人体“气血生化之源”,脾胃运化能力差会掐断气血来源。三餐规律且胃口不错,到饭点有饥饿感,不常处于饱胀、没食欲状态,说明气血充足。

3、毛发润泽:气血充足的人面色红润、皮肤光滑、毛发润泽、关节灵活。若皮肤、头发干枯无光泽且脱发,则是气血不足。

4、思维敏捷:气血充足者思维敏捷,能较好应对外界繁杂信息,不会经常忘东忘西。气血不足则表现为心慌气短、健忘、头晕、耳鸣、不喜嘈杂环境等。

5、精力充沛:气血充足的人平时好动,喜欢折腾,身体不易疲乏,可能“坐不住”,动起来才舒服。


三、气血不足的调养方法

1、坚持运动:运动能让经络疏通,保持血管弹性,使气血运行更通畅。每天留出半小时运动时间,每周坚持四五次,也可经常练习八段锦,能疏通经络、畅通气血、锻炼精神。

2、坚持泡脚:泡脚是调整气虚血虚和体寒等问题的好方法,长期坚持有助补气血。一般泡至全身发热、微微出汗即可,不宜出大汗。

3、保持好心情:心情不好会引发胃肠功能失调,身体生化气血缺少源头,导致气血不足。因此,保持良好心情对气血调养很重要。

4、科学食补:补养气血常用的药食同源之品有红枣、枸杞、山楂等。但气血亏虚者往往不单表现为气虚或血虚,纯靠“食补”可能难以起效,甚至“虚不受补”,一补就“上火”。所以,最好请正规医院的中医师辨证体质后再进行食补。

5、充足睡眠:最好在晚上11点前睡觉,熬夜会消耗身体气血。休息不够,身体亏虚大于修复,就会出现气血不足。


总之,气血状态关乎身体健康,了解气血充足的表现和气血不足的调养方法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