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日起,我国新版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正式实施,“鼠标手”(腕管综合征)首次被纳入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。在数字时代,“鼠标手”作为常见的“数字时代工伤”,它究竟是怎样发生的?哪些人易患?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?
一、“鼠标手”的成因与症状
人体手腕部掌侧有腕管,长时间重复手腕动作等会挤占腕管空间,使腕管内压力增高,压迫正中神经,引发疼痛等症状。其形成与长期重复性手腕动作或局部压力过大紧密相关,主要表现为手腕部疼痛或手指麻木。
女性腕管天生较窄,激素变化(如孕期、更年期)可能加重水肿风险,所以中年女性患病几率更大。需注意,“鼠标手”和颈椎病症状有明确区别,它定位准确,一般无颈部不适,也无从颈部到手的“放电感”,典型症状是三个半手指(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和无名指一半)麻木,刺激或压迫时间长会有“放电式”麻木到手的感觉。
二、“鼠标手”的高发人群
很多人认为只有办公族会得“鼠标手”,其实不然。长时间使用电脑、手机的办公一族是易患人群,但开车族、流水线作业工人、厨师、弹琴者以及长期做家务(如拖地、揉面)的人也容易患病,方向盘、重复性操作等都可能成为“腕管杀手”。
三、“鼠标手”的自测方法
除手指麻木外,“鼠标手”还有一些自测信号。夜间或晨起时手指麻木症状加重,甚至可能被麻醒;握力下降,拿东西易掉落;严重时出现大鱼际肌肉萎缩,即拇指根部变薄。可通过对比双手肌肉的饱满度来判断是否萎缩,正常肌肉圆润饱满、按压有弹性,若手没劲、特定区域手麻且肌肉变扁,则可能有萎缩。
四、“鼠标手”的常见误区与治疗
很多人觉得“鼠标手”只是劳损,按摩一下就好,这是极大误区。“鼠标手”发展到晚期会对神经造成不可逆损伤。早期症状轻微、持续时间短、发作频率低时,可通过拉伸放松、腕部热敷、理疗或口服消炎、消肿、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;若进展快,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或手无力,应及时就医;损伤严重时,部分病人可能需要手术。
五、“鼠标手”的预防动作
预防“鼠标手”,可试试这两个黄金动作。一是肌腱滑动:先做手指屈曲,再握拳,伸展大拇指后再次握拳,每个动作每天做3 - 5次。二是正中神经滑动:前臂伸直、手掌掌心向上,牵拉正中神经,维持10秒钟后慢慢复原,每个动作做5次左右,每天坚持,牵拉时手不应出现麻木或刺痛感。
“鼠标手”虽常见,但只要我们了解其成因、症状、易患人群,掌握自测方法和正确的预防、治疗措施,就能有效应对,保护好我们的手腕健康,让工作和生活更加轻松自如。
8月1日起,我国新版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正式实施,“鼠标手”(腕管综合征)首次被纳入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。在数字时代,“鼠标手”作为常见的“数字时代工伤”,它究竟是怎样发生的?哪些人易患?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?
一、“鼠标手”的成因与症状
人体手腕部掌侧有腕管,长时间重复手腕动作等会挤占腕管空间,使腕管内压力增高,压迫正中神经,引发疼痛等症状。其形成与长期重复性手腕动作或局部压力过大紧密相关,主要表现为手腕部疼痛或手指麻木。
女性腕管天生较窄,激素变化(如孕期、更年期)可能加重水肿风险,所以中年女性患病几率更大。需注意,“鼠标手”和颈椎病症状有明确区别,它定位准确,一般无颈部不适,也无从颈部到手的“放电感”,典型症状是三个半手指(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和无名指一半)麻木,刺激或压迫时间长会有“放电式”麻木到手的感觉。
二、“鼠标手”的高发人群
很多人认为只有办公族会得“鼠标手”,其实不然。长时间使用电脑、手机的办公一族是易患人群,但开车族、流水线作业工人、厨师、弹琴者以及长期做家务(如拖地、揉面)的人也容易患病,方向盘、重复性操作等都可能成为“腕管杀手”。
三、“鼠标手”的自测方法
除手指麻木外,“鼠标手”还有一些自测信号。夜间或晨起时手指麻木症状加重,甚至可能被麻醒;握力下降,拿东西易掉落;严重时出现大鱼际肌肉萎缩,即拇指根部变薄。可通过对比双手肌肉的饱满度来判断是否萎缩,正常肌肉圆润饱满、按压有弹性,若手没劲、特定区域手麻且肌肉变扁,则可能有萎缩。
四、“鼠标手”的常见误区与治疗
很多人觉得“鼠标手”只是劳损,按摩一下就好,这是极大误区。“鼠标手”发展到晚期会对神经造成不可逆损伤。早期症状轻微、持续时间短、发作频率低时,可通过拉伸放松、腕部热敷、理疗或口服消炎、消肿、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;若进展快,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或手无力,应及时就医;损伤严重时,部分病人可能需要手术。
五、“鼠标手”的预防动作
预防“鼠标手”,可试试这两个黄金动作。一是肌腱滑动:先做手指屈曲,再握拳,伸展大拇指后再次握拳,每个动作每天做3 - 5次。二是正中神经滑动:前臂伸直、手掌掌心向上,牵拉正中神经,维持10秒钟后慢慢复原,每个动作做5次左右,每天坚持,牵拉时手不应出现麻木或刺痛感。
“鼠标手”虽常见,但只要我们了解其成因、症状、易患人群,掌握自测方法和正确的预防、治疗措施,就能有效应对,保护好我们的手腕健康,让工作和生活更加轻松自如。